商业部统编教材出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41:15   浏览:80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业部统编教材出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商业部


商业部统编教材出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1990年8月3日商业部以(90)商教字第173号文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部统编教材的出版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由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统一下达计划的教材,均属统编教材,其出版管理权归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
第三条 统编教材的出版,由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计划,本部各教材委员会不得自行确定出版单位。
第四条 统编教材的书稿,由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授权所属教材委员会签署“审稿意见”,报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按计划交付出版。
第五条 统编教材的修订、再版,由本部各教材委员会按照分管的范围提出计划,报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审定。出版单位不得自行组织编写单位或编者进行修订、再版。
第六条 任何单位、团体或个人未经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的委托或同意编写的专业性书稿,不得作为商业部统编教材出版发行。
第七条 出版单位自行组稿或推荐出版在全国发行通用的商业专业教材,必须事先经过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许可。
第八条 出版全日制商业学校统编教材,必须标明下列类别:
(一)高等财经院校教材,高等商业院校教材,高等粮食院校教材;
(二)商业部系统中等专业学校教材,中等商业学校教材,中等供销学校教材,中等粮食学校教材;
(三)商业技工学校教材,供销技工学校教材,粮食技工学校教材。
凡新编的教材和尚不完善待修订教材,在类别中应标明“试用教材”。
第九条 出版统编教材的“编审说明”一律署名:“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不再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署名。
第十条 统编教材出版的开本,高等学校教材一般用大32开,中专、技校及其他各类教材一般用小32开,图表较多的理、工科教材也可用16开。
第十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商业部统编的各级各类全日制普通学校教材的出版管理,其基本精神也适用于商业部统编的成人教育教材的出版管理。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商业部教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强化“九大机制” 确保“快捕快诉”

付克非 刘有道


为了更好地打击刑事犯罪,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提出的“改进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方式,加快办案节奏”的精神,围绕“优质高效,突出打击重点”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刑检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促进“快捕快诉”的九大工作机制。
一是提前介入机制。对公安机关邀请提前介入的案件,以能够逮捕、起诉、判刑为标准,及时指导公安干警准确收集、固定证据。对社会影响大、容易形成反复,以及退回补充侦查的疑难案件,主动介入引导侦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二是优先办理机制。对公安机关及我院自侦部门移送的案件,原则上按移送的先后顺序审查批捕和起诉。对其中社会危害大、负面影响恶劣、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刑事犯罪以及疑难案件,实行特案特办,优先办理,确保快侦、快捕、快诉,增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专人办理机制。公诉部门在继续推行“1+1”工作模式,即由1名公诉人员和1名书记员结成对子,协同公诉、捆绑结账的基础上,根据案件类型、性质对公诉人员进行合理分组,分工负责。对其中的重大疑难案件,确定由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骨干上阵,专人办理,确保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是内部协作机制。推行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其中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由侦监、公诉部门交换看法,统一认识,防止因内部意见不统一,致使办案节奏梗塞的情况出现,保证及时、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
五是外部沟通机制。既要加强与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的联系,又要将触角延伸到基层派出所和案件承办人,以便随时了解案件情况和办案进度,及时引导案件侦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案效率。定期与法院进行沟通,保持在法条理解和证据认识上的一致,提高量刑建议的质量。争取与公安、法院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机制,提高司法效率。
六是自行补侦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以及犯罪证据基本齐全的案件,公诉部门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依法自行补侦,减少退侦、审查等环节,加快办案进度,防止因案件拖延导致犯罪嫌疑人翻供、证据灭失等情况,有效打击犯罪。
七是快速办理机制。实行案件限时办结,侦监部门对单人单案等一般性案件确保3日结案,对一人多案等复杂案件确保5日结案;公诉部门对一般性案件确保20日内提请公诉;对社会影响大、案情复杂的疑难案件,集中力量,加班加点,确保在法定时限内高质量结案。
八是全程跟踪机制。加强对立案后侦查、起诉和审判环节的全程监督,对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及时督促侦查机关加大侦查和追逃力度,提高立案监督案件的批捕率、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
九是提升能力机制。以“岗位练兵”为载体,按照“能干事、不坏事、善共事、不怕事”的要求,开展庭审观摩评议、法律文书评查、优秀公诉人和办案能手评选等活动,通过以案促学,干练一体,不断提高干警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快捕快诉”。
(仙桃市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

中国 哈萨克斯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


  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阿斯塔纳发表联合公报。联合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庆红2006年1月9日至11日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出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就职仪式。

  一、访问期间,曾庆红副主席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举行了会谈,分别会见了艾哈迈托夫总理、阿贝卡耶夫上院议长、穆罕默德扎诺夫下院议长。曾庆红副主席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转达了胡锦涛主席的诚挚祝贺和良好祝愿。曾庆红副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坦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对访问成果感到满意。曾庆红副主席对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以及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二、双方认为,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宣布建立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哈深化各领域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三、哈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哈方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反对“台湾独立”。

  四、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并责成两国有关部门认真筹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五、双方高度评价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成果,鼓励进一步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重点加强在经贸、能源、交通、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将继续发挥互补优势,挖掘合作潜力,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尽快启动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工作,积极探讨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及其他项目。

  中方继续支持哈方为实施哈工业发展战略、提高经济竞争力采取的积极措施。

  六、双方认为,发展和深化能源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2005年12月15日中哈原油管道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如期竣工,标志着中哈能源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将鼓励和推动两国能源企业继续深化合作。七、双方高度评价中哈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并愿在联委会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八、双方重视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合作,强调应不断扩大两国边境地区居民的友好交往。

  九、双方将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扩大科技和人文领域合作,采取措施建立科技园区,并将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就互设文化中心事宜进行探讨。双方高度重视拟于2006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和2007年在中国举办的“哈萨克斯坦文化节”活动。十、双方重申将根据2001年6月15日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和2002年12月23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的规定,加强两国安全执法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打击“三股势力”。

  十一、双方满意地指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相互协作,是加强成员国互利合作、促进本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阿斯塔纳峰会通过的决议和宣言将该组织提升至新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其国际地位,扩大在政治、社会、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协作。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高度重视2006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本届峰会将总结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年来的成就和经验,确定新的战略任务。

  十二、双方指出,2006年将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二届峰会,将有力促进亚洲国家的相互协作和信任。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亚信”论坛进程并全力支持哈方主办这次峰会。双方强调即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宗教大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方愿意看到哈萨克斯坦早日加入东盟地区论坛。

  十三、双方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双方主张,国际社会应加强磋商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双方强调,联合国的改革应当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重要的是注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并保障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决策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参与权。联合国改革事关重大,应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广泛一致。

  十四、哈方高度评价曾庆红副主席出席2006年1月11日举行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就职仪式,认为这是中哈传统睦邻友好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两国巩固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

二00六年一月十一日于阿斯塔纳